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,陪写作业成为了亲子关系的最大杀手。暑假里,又有一批家长深受陪写作业的折磨,拍桌子的拍桌子,骂孩子的骂孩子,摇头叹气的,自我安慰的······各有各的苦。之所以陪写作业总是达不家长想要的效果,反而加剧了亲子间的矛盾,很大程度上,是由于方式不对。例如以下3种最常见的做法,会破坏孩子的学习兴趣和自觉性,不利于孩子的学习。有些家长在孩子作业、学习上操的心太多,表现为比孩子自己还重视、负责:这类家长的问题在于,不相信孩子自己能独立、正确完成作业,没有搞清楚:作业应该是孩子的责任,家长只是协助者。结果导致孩子产生依赖心理,不催就不主动写;懒于思考,难题等着父母告诉自己怎么做;写作业比较敷衍,缺乏责任心,想着反正有爸爸妈妈检查错误。还有一些家长,陪孩子写作业就是在旁边盯着孩子,看着他一笔一划、一题一题地做,看到哪里错了当即指出来,接着就忍不住批评孩子。就像我们在上班、做菜的时候,一个“监工”一直在旁边监督着你,指指点点,哪里出错了还要骂你一下,谁能把任务做好?这种方式,带给孩子的只有紧张感、压迫感,孩子害怕自己出错,不敢下笔;动不动指点,也会扰乱孩子的思路,破坏孩子的注意力。孩子没有机会保持长时间的专注,独立思考、没有负担地完成作业,很难建立起良好的学习习惯。陪孩子写作业的过程中,看到孩子半天理解不了、简单的题目做错、重复讲的错误还是犯,家长就不淡定了,经常朝孩子大吼大叫,责骂孩子。新闻案例中:一位妈妈陪孩子写作业,气到心梗;一位爸爸陪孩子写作业气得捶桌子,导致骨折;甚至有一位妈妈绝望得想要轻生······其实,家长觉得陪孩子写作业身心俱疲,孩子又何尝不委屈,他也想很快掌握那些知识,下笔如有神。孩子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会遇到困难,有时候不能一点就通,其实是很正常的情况,重要的是帮孩子找到合适的学习方法,逐个击破困难。而家长动不动朝孩子发脾气,批评否定他,只会打击孩子自信心,时间长了,孩子渐渐对作业、学习感到畏惧、抵抗。如果每次写作业带给孩子的都是不好的体验,孩子又怎么可能会爱上学习呢?事实上,陪孩子写作业,尤其是在小学阶段,关键在于3点:曾经看过一篇文章,讲述了一位农民父亲,教出一个上清华的女儿,一个上北大的儿子。“您把两个孩子都送进了大学,请问有没有什么绝招啊?”“我这人没什么文化,其实也没啥绝招──我只不过是让孩子教我罢了。”原来,这位父亲小时候家里穷,没念过书,没什么文化教孩子,但他又不能由着孩子不认真学习,于是就想出一个办法:每天等孩子放学回家,他就让孩子把学校老师讲的内容跟自己讲一遍;孩子做作业,他自己也跟着在旁边读读孩子的课本,弄不懂的地方就问孩子;这样一来,孩子既当学生又当“先生”,学习的劲头特别足。别人的孩子在外面玩得热火朝天,他家孩子也不为所动。就这样,孩子的学习成绩从小学到高中一路攀升,直到考上重点大学。陪孩子写作业最好的方式,就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孩子,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。
具体来说,家长可以从下面4个方面做起,正确陪孩子写作业,让孩子自觉主动地学习:
暑假期间,看到朋友圈一位妈妈发孩子写作业的照片,并配文:“和家人一起制定规矩:孩子写作业时,家里人不许看电视、玩手机、吃零食,可以看书写字。”一个没有干扰源、安静的学习环境,对孩子写作业时保持专注、深入思考是很重要的。而现实中,常常出现这样的情况:孩子在客厅写作业,家里人走来走去,交谈甚欢,或者看手机看电视,时不时凑过来看看孩子,指点一下;该吃饭了,不管三七二十一就把孩子喊过来。这样的环境,对于成人来说都很难集中精神,更别说孩子了。因此,想要孩子好好写作业,首先看看这个硬件要求有没有达到。给孩子提供一个安静、简洁、有条理的学习环境,远离电子产品、零食玩具,桌面除了基本的学习用品没有其他杂物。这样,孩子一到这个空间里,就会自觉进入认真学习的状态。很少有孩子不用人教,天生就懂得自觉学习,一开始需要家长的引导,从“他律”发展为自律。为了避免不断地催促、提醒、唠叨,最好的方式就是在家里制定清晰可执行的规矩,让孩子在日复一日的遵守中,逐渐内化成习惯。和孩子约定好,写作业前把准备工作先做好,喝水、上厕所,准备好后再开始写作业,不要总是离开自己的位子;规定好作业的完成时间,比如语文作业半个小时内完成。有了时间和目标,可以提高孩子的专注力,学习效率更高;学会使用“番茄钟”训练法,每隔20~30分钟,可以休息5-10分钟,松紧有度,孩子更乐于坚持。制定规矩,需要根据每个孩子和家庭的实际情况,家长和孩子商量着制定。家长在陪孩子写作业的过程中,要时刻提醒自己:写作业应该是孩子独立完成的事情,要让他自己负起责任。家长可以在一旁看看书,做自己的事情,不过度参与、干涉,只是在孩子需要时,给予启发和帮助,引导他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。比如:孩子不愿意写作业,告知孩子可能的后果,让孩子自己承担后果;检查孩子作业时,可以告诉孩子有错误,但让孩子自己找到错误在哪里,并改正过来;鼓励孩子自己安排写作业的时间、计划,增强孩子的自主感。家长要在陪伴的过程中,引导孩子主动学习,激发孩子学习兴趣,建立自信心。教育是一个春风化雨的过程,家长急不得,也不能替代孩子成长。陪伴孩子写作业,也是难得的亲子相处、沟通的过程,家长和孩子一起发现问题、齐心解决问题,彼此都得到成长,不应该变成一个“没有硝烟的战场”。观察那些成绩优秀、自觉主动的孩子,他们的父母往往也是淡定而平和的。发脾气、责骂,只会让孩子对学习充满压力和不自信,慢慢丧失学习兴趣,变得越来越被动。家长要做好孩子的陪伴者,就请对孩子多一点耐心,从解决实际问题的角度出发,减少无用的情绪宣泄。